鹰在高原上是一种很常见的飞禽,与之同类的还有鹜(俗语秃鹰).后者不仅更为常见,而且是高原天葬的食尸禽类。在西藏各天葬台附近的山谷栖息着大量的蔑,被人们看成是神鸟,当天葬仪式开始后,它们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天葬台,人们相信这些神鸟会帮助死者的灵魂走向天堂。
无论是天葬仪式中秃鹰的特殊作用,还是苯教文化中流行着的鸟卜、鹰崇拜(鹰为战神)等.鸟类在高原占代文化中IV然具有某种神性。不过,我们在研究西截岩画的漫长发展历史时,还是有这么一种感觉:鸟崇拜.特别是“鸟图腾”的出现与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早期岩画中.鹰或鸟也会经常表现出它的自然属性,至少我们还很难从画面中感觉到鹰或鸟的神圣或特殊性。西藏岩画里有各种各样的鸟图像,虽然不排除.‘鸟崇拜’.在四藏岩画的旱期可能已经出现了萌芽.但在早期岩画里,鸟与人的关系甚至还没有人与马的关系密切。
西藏最早的岩画应当是藏北与藏西的凿刻类岩画。比较而言,涂绘类岩画一般晚于凿刻类岩画的出现年代,.在早期凿刻类岩画里,鸟(鹰)通常出现在动物的上方.或是狩猎场面的上方.青海地区、藏北及藏西的早期岩画莫不如此(见图117),
青海省野牛沟岩硕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鹰,它们毫无例外地盘旋在动物的上面。它们的存在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神秘意义。图117是由耗牛与一排’飞翔着的鸟构成的画面,这是一幅高原能够见到的场面,无论是地面上的耗牛,还是天空中飞翔的鹰,都是青藏高原最常见到的动物。就目前育藏高原岩画的考古断代而言,青海格尔木一带的野牛沟岩画,很可能是青藏高原最早的岩画点之一,它的考古断代在距今3200年。.考古学家们认为,类似于野牛沟岩画这种“通体凿刻叹“剪影式”的凿刻)手法,是青藏高原岩画中比较原始的一种图像表现手法。.因此,青海省格尔木市的野牛沟岩画中出现的鸟(鹰)图像,应当是目前可知的最早的鸟图像。野牛沟岩画中鹰的造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总体感觉是采用了较原始的写实手法。
图118中的鹰盘旋在一组画面之上。一个人牵着骆驼,骆驼前面有一条犬,骆驼的后面跟着一头耗牛,骆驼的上方有一只盘旋的鹰和另一条犬。这只鹰仿佛是这组家庭中的一员,它的造型是高原岩画中常见的展翅高飞型.但看上去它更像是一个不完整的雍仲符号,同样的情形在藏北加林山岩画中也可以见到(见图119)。西藏岩画的一套符号系统,它们有时甚至会给人一个感觉:雍仲符号最初的起源是否会与飞鸟(或飞鹰)的形象有关?从最早的青海宗日新石器陶器文化开始,雍仲符号似乎便与鸟崇拜相关,.在西藏岩画中这一现象则变得更为明显。
藏北加林山岩画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野牛沟岩画相距遥远,但绘画内容的相似性,却常常让我们忘记地理距离.这种相似性让我们对青藏高原岩画的一体性有更确切的认识。
藏北加林山岩画与藏西鲁日朗卡岩画出现的鹰,几乎都与狩猎内容相关。加林山岩画点狩猎图的右侧,一徒步猎手正举弓指向前方的一头耗牛,耗牛的右下方是一条向它狂吠的猎犬,耗牛的上方有一只喊在盘旋。藏西日土县的冉H朗卡岩画点的一幅狩猎图里,至少有3只鹰展翅飞翔在奔逃的耗牛_卜方(见图120),两头奔跑的野耗牛很难逃脱被射猎的命运;在它们身后,3位骑猎者呈扇形围追包抄过来;它们的前方又有猎犬堵截;而它们的头顶,则有数只鹰在盘旋,鹰、犬与猎手构成了一个情彩的狩猎1面。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诚信为本为宗旨,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目前,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注重信誉、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