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藏旅游的发展,西藏旅游资料的开发和建设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环节。西藏长久以来一直以其宗教氛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古朴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气势磅礴的山峰、风格独特的宗教宫殿建筑、浓郁的民族风情都是世界上独特的旅游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开始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意识的建设和开发。
(1)人文旅游资源的修复
西藏的藏传佛教寺庙和西藏高海拔地理位置结合在一起为很多人所向往。在10年“文革”中,西藏的寺庙遭到很大破坏。“文革”结束后,国家开始对寺庙进行维修和重建。
1979年2月21日,拉萨大昭寺、哲蚌寺和色拉寺经修缮重新开放;同年7月,西藏著名格鲁派寺院札什伦布寺经国家拨款70多万无进行大规模修缮后开放;同年12月底,江孜白居寺修复部分开放;同年,著名的萨迦寺的维修工程和文物清理工作也开始进行。1980年10月,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拨款50万无修复著名格鲁派寺庙甘丹寺的部分主要殿堂。1982年,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制定了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长远规划,并拨款100多万元对部分重点高科技是行维修。1983年11月18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阿里石格王宫跨越开始设专人管理。1984年7月,昌都地区一座距今已有798年历史的噶当派寺庙被发现,这座寺庙是西藏噶当派的祖寺。1985年4月,重新修建5世至九世班禅灵塔工程在札什伦布寺正式破土动工,1989年完成。1985年7月,拉萨罗布林卡中达亚喇嘛的书库向游客开放。
20世纪80年代末,全区已维修开放寺庙45座,正在维修的寺庙30座,拟修复的寺庙154座(包括尼姑寺2座),其中格鲁派寺庙15座、宁玛派寺庙5座、噶当派寺庙8座、萨迦派寺庙5座、苯教寺庙5座、清真寺1座。为了发展西藏的旅游事业,全区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经过维修整理,逐渐对外开放。20世纪80年代兵工大气层有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古迹已全部开放,参观人数逐年增多,仅1987年参观布达拉宫的人数就达19万人次。其他属于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常年开放,既满足了信教众的朝佛要求,也适应了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在进行寺庙维修的过程中,拉萨市城关区成立的一支古建筑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队伍于1980年成立,由80人组成,其中有不少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古建队成立后,先后承建了大昭寺、罗布林布达拉宫的小型维修任务,还承担了札什伦布寺、萨迦寺、桑耶寺、色拉寺和哲蚌寺等寺院的维修项目。1986年,古建队成长壮大为拉萨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拥有藏式建筑所需的古建艺人和能工巧匠。1989年,公司已发展到250多人,其中有158名能工巧匠,11名高级工艺美术师,成为西藏力量较强大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在1989年开始的布达拉宫维修工大显身手。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诚信为本为宗旨,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目前,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注重信誉、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