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张建林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指出,藏西岩画中可见到“田”和“听”两种类型的雍仲符号,比较而言,很可能“祀”类的雍仲符号出现的年代要早于“听”类雍仲符号。.
就目前我们的统计与分析."祀”类雍仲符号无论是在藏西、藏北,藏西岩画中的47个雍仲符号,都很少见于晚期岩画,而主要地出现于早、中期岩画里,而此时青藏高原是苯教流行的时期,这说明“祀”类雍仲符号虽然后来成为佛教文化的象征性符号,但早期它属于苯教的符号系统。
早期出现“田”类雍仲符号的有藏北加林山岩画和藏西任姆栋岩画点;中期出现“祀"类的有青海地区的几个岩画点(如前述的怀头他拉、巴厘、天栩等,青海地区岩画点出现的全都是“祀”
类,完全不见“嗡’类雍仲符号).藏北的夏仓岩画点和藏西的曲嘎尔羌、直曲塘、盐湖、先遣、日杰等岩画点。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早期出现“祀’类雍仲符号的岩画点,往往会同时出现“L,类雍仲符号,这说明并不只有“祀”才属于早期。以藏北加林山和藏西任姆栋两个岩画点为例,这两个岩画点都出现了“祀“与“断”并存的现象。
加林山岩画里有两幅几乎完全一样的画面(见图61与图62,为了使读者能够看清楚两幅岩画所表现的内容,我们在照片的旁边配上了黑白示意图),其内容反映了雍仲符号与树木图像的组合关系。这两幅画面表现的内容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它们都与制作这些岩画的族群的宗教信仰有关。但这两幅岩画,一幅画面里使用的是“乐’(见图61),而另一幅则使用了“祀’《见图62)。耗牛图像的自然属性与超自然属性,这似乎说明两种雍仲符号不仅在早期岩画中并存,而且在使用上也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我们目前还不能解读它们在意义或使用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这是藏北地区早期凿刻类岩画的情况,藏西的情况也是如此。
藏西日上县的任姆栋岩画点,“断”和“祀”也各出现过两次,但两者似乎在用途上略有些区别。两个“Pd”的出现.大都与人的活动,或者是与人的生殖崇拜相关(见图63,图64)。图63里,“祀” 上面有太阳图像,画面右侧有一蹲踞式人物,女性的阴部画得十分醒目,下面还有一个正对着女阴的“新月”(?)形符号(这个符号
经常会在西藏岩画中出现,一般都与圆形的代表太阳的符号一同出现,我们通常称之为‘旧月符号”,是一种符号组合—笔者注)。图64的“祀”下面有一个奇怪的圆形符号,还有一人物,人双腿弯曲。右手似持一物,左手置于胯间。前者似有生殖崇拜或女阴崇拜之意,但后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则不清楚。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诚信为本为宗旨,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目前,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注重信誉、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