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旅游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前这段时期的旅游。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旧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一时间,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纷纷入侵中国,与之相伴的是大批酱主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冒险家来到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事他们的冒险活动。他们在风光优美的地方,如此戴河、庐山、青岛等地建造房屋,以供他们消遣。与此同时,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等思潮的影响下,也有大批国人加入出国考察和求学的行列。在这期间,中国的旅游因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而出现了新的变化,平民阶层加入到旅游者队伍中来,交通条件不断发病,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也逐步拓展国际旅游交往愈加频繁;与此相适应,为旅游客服务的民间旅游组织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行业。
在此期间,外国的旅行社纷纷抢滩中国,通过其特权抢占和瓜分中国的旅游市场。英国的“通济隆”旅行社、美国的“运通”公司、日本的“国际观光局”先后在中国开设机构,包揽中国的旅游业务。20世纪初的上海由于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业比较便利,因而也是外国旅游代表商最先进入中国的城市。
1923年8月,为了扩大收入来源,同时更是为了开办自己的旅游业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在其所在的银行下设立了“旅行部”,专门经营旅游业务,为出游者安排行程及办理各种相关事宜,这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在上海诞生。该旅行部于1924年组织了第一批国内旅游,由上海赴杭州观光游览。1925年,该部承办了出国旅游业务,组织过20余人赴日本观赏樱花。1927年,该旅行部编印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旅行杂志》,专门宣传祖国的风景名胜。1927年6月,旅行部申请营业执照,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旅行社下设七部一处,即运输、车务、航务、出版、会计、出纳、稽核部和文书处。旅行杜的业务宗旨是:“”以应办之事,助人以必需之便。如舟车舱之代订,旅舍卧铺之预定,团体旅行之计划,调查游览之人手,以致轮船进出日期,火车往来时间,均在为旅客所急需者。所经营的业务范围也相应扩大,包括借住国内外各种交通票据;办理和提供餐饮与住宿;组织国内外团体旅游;出版期刊和编译各种宣传品;代办各项旅游手续和证件等。此外,还提供旅途服务、接待前来当地旅游的游客、提供导游和各项旅行服务、代办邮政电报、经售上海银行的旅行支票及各地的土特产、代办货物运输报关和运输保险,并代理海陆空运输业务等。在此后的数年中,中国旅行社的规模、业务均有一定的发展。随着业务的扩大,中国旅行社在国内的苏州、镇江、蚌埠、济南、天津、沈阳、武汉、南昌、广州、无锡、北京、杭州、青岛、徐州、西安等15个城市设立了仇视或者办事机构;在国外的纽约、伦敦、河内、新加坡、马尼拉、中国香港等设立了办事处,承办外国人来华旅游事宜。在1947年首届伦敦国际旅游博览会上,中国旅行社还以巨幅“中国名胜图”为主题,参加了此次展览。
除中国旅行社之外,解放前,在中国其他地方也出现过以组织旅游为业务的地方性旅行社,如中国汽车旅行社、浙江名胜导游团、现代旅行社等,这些旅行社的规模一般较小,发展情况也同中国旅行社大致相同。
随着近代旅游的发燕尾服,在中国内地逐渐形成了一些著名旅游度假地,如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等。中国也曾于20世纪30年代分别在上海和杭州举办过具有相当规模的国货博览会和西湖博览会,以此推销中国的旅游。
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近代旅游虽已出现,并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加上连绵的战火,经济落后,民不聊生,各种社会基础设施条件差,中国近代的旅游业始终未能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诚信为本为宗旨,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目前,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注重信誉、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