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墓住于山南琼结县琼果区,距泽当镇8公里。从泽当出发,沿往琼结去的公路南行,在雅碧河对岸,有一座叫协扎的山梁。是与青朴、扎耶巴齐名的修行地。传说聂赤赞普就是在协扎附近被牧人发现,并拥立为第一代藏王的。
协扎南边,与昌珠寺隔雅碧河相望的地方称为赞塘,赞塘多古寺和塔,有赞塘寺、热迥巴寺、唐波且寺等。过赞塘寺不远公路边就是一座大白塔,据说是赤松德赞时为供奉一尊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而建的。白塔附近,是雅碧河和琼结河汇流处,公路从此沿琼结河向南行。快到琼结县城时,可以看见公路东边的藏王墓。
琼结县位于雅碧河的支流琼结河畔,这里是藏族的发祥地。来到琼结,由不得你不相信“人杰地灵”。这里的地面开阔,气候宜人,土地肥美,山川秀丽,自然条件很好。琼结的风光美,放眼望去,满目油绿的田野铺陈到远方。琼结又出美人,这在西藏都是出了名的。当年汤东结布就是在这里招募了七个美丽的女孩子,组成最早的藏剧团演出,从而募集到资金修筑桥梁。琼结还出贤人,五世达赖喇嘛出生在这里。这里更是藏王松赞干布的老家,自从定都拉萨之后,这里作为吐蕃王朝的兴基立业之地受到高度的重视。也许是怀着“落叶归根”之情吧,松赞干布把陵墓选择在这里,其后不少的藏王都葬于此。
藏王墓在琼结县城附近的一片河谷地带上,是西藏保存下来的最大规模的王陵。陵墓主人生活于公元7一世纪,他们是吐蕃王朝的赞普、王子、后妃等。
来到藏王墓,我们应该大致了解一下藏王的世袭情况。前面在介绍雍布拉康时说过,第一代赞普(也就是藏王),叫聂赤赞普,传说牧人在协扎附近发现他的时间是公元前126年。严格地说起来,从第一代到第31代赞普,都是部落的首领,直到松赞干布即位,即公元630年,并在此后统一吐蕃,赞普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藏王。松赞干布是第32代赞普,他之后还有9位赞普。到第41代赞普朗达玛时,因下令灭佛,封闭和拆毁寺院,强迫僧人还俗,引起内乱,朗达玛被佛教徒暗杀。那是公元846年。又过了30多年,到877年,吐蕃王朝灭亡。
藏王墓群背靠木惹山,前临雅碧河。背山面水,说明吐蕃当时已很注重“风水”了。整个陵墓群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各墓封土高大,高出地表约10米左右,远望似一座座起伏的小山。
藏王墓究竟共有多少座?众说不一。由于长年水土流失及流沙的堆积,位于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不易辨认。在木惹山上下,现在尚可辨认出的藏王陵墓共有9个,占地方圆达3公里。每个陵的形状是一个方形的平顶垒石夯土高丘,还保存了中原地区早期封土“方上”的形式。与《通典》中所记载的“其墓正方,垒石为之,状若平头屋”的描写相同。由于1000多年来长期受到自然风雨的侵蚀,现存陵墓有的已成了圆形平顶,大小不尽相同,排列也不规则。
最著名的当然是松赞干布墓。松赞干布(亦称弃宗弄赞)是一个很有作为的领袖,自公元630年即位,到650年去世,正是内地的唐朝时期。松赞干布先后统一了西藏地区各部,定都拉萨。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创制文字,立法律,定官制和军制,建成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为了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松赞干布
于公元641年与唐文成公主联姻,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去求学,邀请汉人掌管其表疏(即公文书信等),派人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等等,促进了汉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649年,唐王朝封他为验马都尉。松赞干布在促进藏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诚信为本为宗旨,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目前,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注重信誉、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