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牛图像的自然属性与超自然属性
耗牛大量出现于西藏岩画中,说明耗牛这种动物与早期活跃于羌塘草原的古代族群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作画者是出于祭祀巫术的目的,还是出于写实记录的目的,抑或是出于娱乐模仿的目的.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耗牛是羌塘草原上最重要的、最具普遍性、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我们今天很难猜测出早期人类之所以要在岩壁上作M的理由与目的,以及岩画到底承载着怎么样的社会功能,也很难想象出岩画在制作上的艰巨程度.但我们相信,制作者肯定是想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他们所特别关注的对象.传达出他们某种强烈的内心祈求。
在反复观察、分析与统计过程中.我们感觉西藏岩画具有写实与象征、记述与巫术的双重性质与意义,其中写实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我们不排除相当部分的岩画制作是出于巫术目的,有的耗牛岩画也确实具有象征的神秘色彩,毕竟耗牛在高原苯教文化中,经常是作为山神(“念”神或“年’神,“念”与“年“均为译音)的化身之一出现的.不过,岩画中的耗牛图像要比苯教理论体系的形成早得太多,青藏高原的岩画时期尚是苯教的早期发展阶
段。在这个阶段里,苯教神灵系统尚未完善,因此,绝大部分的耗牛岩画可能还是出于一种写实、记录与表达愿望的目的.耗牛图像的自然属性也就更为突出,这也是为什么高原岩画中的耗牛图像风格如此多样、如此个性化的原因。
正是由于西藏岩画托牛表现中的自然主义写实成分,我们从中可以读到丰富的有关经济形态不断演进变化的信息:如狩猎方式的进步;耗牛从野生状态向驯养状态的转化;耗牛从高原人狩猎的猎物向人类的朋友的方向转化。
当然.耗牛在一些场合下确实也显示出它超自然的性格,它们或是作为巫术的对象,或是作为祭祀的对象出现于岩画中。与日、月、雍仲、树木图像或圆形符号等具有明确宗教含义的符号组合在一起,耗牛可能已经成为这组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符号。这种情形更多见于藏西热邦湖一带的岩画中.在先遗、盐湖一带的岩画点则更为常见。
除此之外。双头连体耗牛似乎也具有某种特殊的含义.青海地区岩画中出现过两例(见图40),藏北与藏西也各有一例(见图41),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怀头他拉岩画点中,与双头连体耗牛在一起的还有一些奇怪的图像。另外,这个岩画点还出现了两处雍仲符号、鸟人以及其他数最众多的不明符号,这些符号似乎都陪衬着这个奇异的双头连体耗牛图像。
温森特•贝莱萨认为,画面上出现孤立的耗牛图像(既不属于狩猎内容,也不属于放牧内容,即在没有人出现的情况下)时,很有可能是出于巫术或祭祀的目的。如果单个的托牛孤独地出现在某一画面里,则图像本身可能就是一个符号.它与其说是写实或描述性的.莫若说是代表着析求或祭祀。藏西日土县热邦区的嘎仁邦日岩画点里,经常会出现这种孤立的耗牛图像,有的肥硕雄健,手法非常写实;也有的非常概念,画得草率简易.似乎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创作理念和风格,但它们的目的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都是某种情绪或心愿的表达(见图42)。
近年西部发现的一些岩画里.出现了一种塔祭坛图像,祭坛的顶部往往祭祀着耗牛的头角.这些在祭坛上供本耗牛角的习俗表明.如今仍在藏试广泛流传着的耗牛角崇拜,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藏区.耗牛角常常被供奉在玛尼石堆上(见图43),不少家庭的墙角或门楼上.也会供奉着耗牛角。耗牛角崇拜,说明羌塘苯教文化中有很明确的耗牛崇拜。
总之.托牛图像在西藏岩画中的广泛存在,既说明耗牛是高原动物种群中最具典型性的一种动物.还说明它在梢神上更多体现了高原古老宗教的内涵,因而耗牛图像是西藏高原岩画中最位得关注与研究的图像之一。
- 上一篇:涂绘类岩画主要集中在藏北地区
- 下一篇:鹿似乎只出现于西藏的旱期岩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