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发展的细致研究
很显然,对于西藏来说,在获得一种能够表达其独特感受的审美观点之前,达到一种相当程度的政治统一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独特的审美观点,一方面是从供其模仿的各种模式中发展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环境而由中亚、印度和其它各地成群而来的避难者带来的各种艺术派别也促进了这一发展。这种审美观点是缓慢出现的。因为每个僧院社区都是与这个或那个文化中心有着特殊联系的独立社区。我们要雇西藏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作为热情的新老牌,他们不愿 对图案作任何个性。这是工匠们不可忽视的一个界限。他们认为图案是由佛陀新版设计的,是不可更改的。图像的绘制要与印度传入的教义最严密的组织部分所规定的标准相符,偶然有细微的变化也是严格的,范围之内,色彩的使用要依经文所规定的要求。曼茶罗是在冥想过程中用线条和色彩的特殊组合来表示语言的一种方式。著名的曼茶罗如果脱离密教普渡众生的明敏训戒,就会失去其精神效能。
只有当这些神圣及精神象征的主题含有传记性的情节时,工匠们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这些情节包括有佛陀或菩提萨埵生平中的种种事迹和对天国或圣人生活故事的描写。这些圣人大都是大寺院的住持。只有这时,绘画中才会出现些生活气息。绘画中的教义会议与工匠们摆脱通常的约束而使自己完全纵容了其想象力。
因此,倘若我们欲想得到对西藏艺术发展的准确看法的话,那么一旦环境许可,当务之急是要区别和记载下所有的外来影响。这些外来影响给西藏以新的揧,引导他们在神圣的艺术中寻找使他们艺术统一的最基本的真谛。另一方面,世人的艺术和手工艺主要保持了中国的影响或以不达典型的地主特色留存下来。
最后一点很值得注意:在所有的艺术时期,在印度沙西文化、在克什米尔、恒河和孟加拉文化中,印度雕像中常出现石雕或金属铸造的施主像,而在西藏艺术中它们几乎从示出现过,直到现在,在泥泊尔艺术品中,虽然很少见,但仍然有塑的施主像。如果他们确实出现在某些“唐卡”上,那么总是受到尼泊尔的影响。
为此,我们再次重申:考古学及西藏艺术的整个历史并不是已确定了事实的一个部分,而是未来研究的计划。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务必牢记:西藏不是一个与世界各地完全隔绝的孤岛,而一个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是印度、喜马拉雅地区、中国、伊朗及中亚施展过多种影响的地区。问题的进一步明朗化,我们希望这一明朗化不会拖延的太久,取决于我们对西藏考研下功夫的调查及对西藏文化发展的细致研究。如想解决如此明显而又颇为复杂的问题,显然需要我们广泛深入地了解亚洲的不同文化。如前所述,中国考古学家面临的迫在眉睫的任务是编一本详细目录,包括在所现存的、有关考古及艺术方面的资料。要确保资料可记录和拍照,并承担起对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遗址的挖掘工作,特别是对莫地、王陵及雅隆和拉萨的周围地区。
- 上一篇:西藏的石雕技艺起源
- 下一篇:去西藏旅游你知道关于岩画的知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