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塔的逐渐演变
佛塔体现了西藏的建筑风格,因而特别需要加以研究。佛塔即印度的率堵波。佛塔可以根据环境有各种不同的规模。它与曼茶罗、法身一样是具有灵魂——宇宙象征一种建筑物。它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可以盛放圣贤的舍利——通常是骨灰,有时还放置全尸或一生中享有特殊声誉的喇嘛的遗体及经书、圣物。这些东西由于在宗教仪式上曾经使用过而被奉为神圣之物,虽然不再使用它们,也不能丢弃。
塔的建筑方式是千变万化的。在西藏我没有见过任何一座塔与古代的,象巴鲁物、桑奇,甚至与尼泊尔的普提那他那样的塔相仿。这些塔有基座,塔顶是圆形的,在建筑结构轴线的不等距离上有三个或五个“余状物”。
在几个世纪的进程中,佛教逐渐改变了其教条主义的教法,从小乘佛教发展为大乘佛教,进一步又发展到西藏居统治地位的密乘。因而塔的形式也随着逐渐演变。然而塔的演变仅仅局限在某些已被接受的格式之内。这些格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工艺水平则视修造者的技巧而异。
塔的各类很多。在理论上,它共有八种类型。这完全遵照着从印度传入西藏的文学传说。但常见的只有两种、三种。第一种是菩提塔。它的塔基是方形的,塔底有一级或多级台队。塔苦上是一个圆形塔肚,塔肚上又有七个或十三个“伞状物”,它们都在从每个“伞状物”中间穿过的中心轴线上。整个建筑物的顶部有一个通常是镀金的金属铃,上面支着一个月牙形及圆形的东西,它们分别代表着月亮和太阳。这种建筑结构加深了人们对宗教的神秘感。它们根据不同的教派有多种形式的变化。第二种类型的塔相当普遍,叫做“天降塔”。据说是依照印度的桑迦霞塔而建。这是佛陀为死后升天的母亲悠哉游哉去兜率天国后降也的地方。这种塔最典型的特征是四面(有时一面)有台阶(数量不等),这种朝圣者可以爬到安放瓶状塔肚平台较高的地方绕塔而行。然而在西藏,环绕上半部的甬道如此之狭窄,以至它已推动了各种用途。这种类型的塔也是从印度传入的,它体现了悠久古老的传统。门塔是第三种最觉而见最有意义的塔,我们将就其重要性在下面进行更为详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