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西藏旅游攻略 |

优质的西藏旅游服务提供商

西藏旅游

热线:8:30至22:30

139 8999 9269

您当前位置: 西藏旅游 > 游玩攻略 > 青藏高原岩画中的两种B型风格

青藏高原岩画中的两种B型风格

时间:2011-08-24 14:11   作者:小刘   |   阅读:

  青藏高原岩画的B型风格,可以分成两个类型—青海岩画类型和藏西岩画类型,这两个类塑在流行时期和地区上都有明显的区别.来源似也不同。

  藏西地区的B型风格就是我们前面所讨论过的一美丽风格’的鹿,它主要出现于西藏高原的西部阿里日土县和更西部的拉达克地区,其流行的范围比较小,在西藏境内只局限于日土县境内,岩画点的数量也比较少。据统计,日上县境内出现标准的B型风格和不够标准的“准美丽风格’的岩画点只有7处,并且这些B型风格的图像也都与其他风格共存。这7处岩画点是鲁日朗卡、阿垄沟、任姆栋、拉卓章、塔康巴、康巴热久、扎龙诺玛岩画点,其中丹日朗卡、阿垄沟、任姆栋、拉卓章、塔康巴等岩画点都是A,B,C三种风格共存;康巴热久岩画点是A,B两种风格并存;只有扎龙诺玛岩画点的动物全部是鹿,其鹿群的表现为比较纯粹的B型风格.但也不是标准的“美丽风格”,而只是模仿之作。在这7个岩画点,B型风格占据较突出地位的只有鲁日朗卡、任姆栋两个岩画点,尤其是任姆栋岩画点发现的B型风格最为纯正标准。因此,我们一般以任姆栋岩画点的第12地点的“豹逐鹿图’(见图44)作为西部地区B型风格的标准样式。藏西B型风格出现的年代大约是在西周至战国时期,即距今2500年前后。

  青海地区岩画中的B型风格,总体上看,与我国北方内蒙古岩画有更多的相似性,它的基本特点与藏西有一定的区别,特别是细节上的区别相当明显。截西与青海岩画的不同表现在:

  B型风格的内容多表现为兽逐图,青海与内蒙古地区岩画中的猛兽一般是虎,而藏西则是豹。另外,青海岩画中的虎体A肥壮.既有追逐牛或骆驼的画面,也有不少画面不见被追逐的对象,只有虎的图像。青海岩画中的兽逐图的表现风格也没有藏西B型风格华丽的装饰性,更没有出现作“回首眺望”状的鹿图像。

  B型风格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动物身上有装饰纹样,藏西B型风格的标准纹饰是双涡旋纹,后来这种双涡旋纹被当地制作者简化为“s"形纹饰。而青海B型风格的动物纹饰简略而随意,虎的躯干上的纹饰略显复杂,有网纹、竖线纹和一些不规则的图案。其他动物,尤其是鹿和耗牛躯干上,大多只有一些不规则的线条。

  青海岩画出现的一些带有明显北方草原风格的图像基本上不见于藏西(也不见于藏北),如车辆图像、对兽图、骆驼图像等等,而这些图像常见于内蒙古与新疆等地的岩画。

  青海地区的13处岩画点.出现B型风格的有4处,它们是海西州天峻县的卢山、天棚岩画点;海北州刚察县的海西沟岩画点;海南州共和县的中布滩岩画点。在这4个岩画点里,海西州天峻县卢山、天棚两个岩画点的B型风格比较具有代表性。这两个岩画点都出现了兽逐图.虎的表现特别勇猛生动,卢山岩画点还出现了车猎图。无论是它的虎逐图,还是车猎图,卢山岩画都显示出与我国北方草原岩画的密切关系。卢山、天栩岩画点出现的虎逐图与甘肃黑山岩画有明显的一致性,黑山岩画中也有相当数甩的耗牛图像,说明甘青地区岩画当属于同一系统

  关于青海岩画B型风格的年代问题,汤惑生、张文华等就卢山、天栩两处岩画点做过微腐蚀断代法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天拥岩画点的年代距今2300年,卢山岩画点距今2000年左右。显然,青海岩画中的B型风格的年代在距今2 300- 2000年之间,要晚于藏西的B型风格。

  中国历史上,甘肃的河西走廊历来就是羌、胡两系民族活动的民族走廊,中国北部的草原地区是产生北方强族的摇篮,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产生于大漠南北,并以很快的速度强盛起来的草原民族,不知是由于历史上的什么原因,他们最终都似乎有一个西迁的现象,匈奴、东胡、柔然、突厥、契丹等莫不如此.甚至包括蒙古族也有西迁的部分。如今生活在新吸、青海地区的蒙古族就是蒙古族部分西迁的结果。北方民族的西迁一般是向古代西域迁徙。但也不少直接进人到河西走廊,甚至翻越祁连山进人到青海柴达木盆地。汉魏之际鲜卑族的一支慕容魄就是这样进人青海地区的东胡系民族,鲜卑慕容氏与青海当地的羌人结合后,形成了后来的吐谷浑民族,这个古代民族主要活动于青海湖与柴达木盆地一带。

  从青海岩画里存在着浓郁的北方草原岩画的风格看,其B型风格的出现应与这条民族走廊的文化传播相关。而藏西地区的B型风格则更可能与其西部或北部的中亚地区欧亚草原艺术风格有关。很显然,青海与藏西两支B型风格的不同,主要还是因为它们来自的地区不同,族属也有差别。尽管对于青藏高原岩画来说,它们都代表着一种外来岩画风格,但青海岩画的B型风格与中国民族史中的胡系或北狄这一系民族的关系更明确;而藏西地区的B型风格则与其西部与北部的中亚艺术相关。这两种B型风格因传承不同,风格也呈现出明显差异,最重要的一点是两者之间似乎没有显示出往来与交流。

  B型风格出现于藏西可能说明当时有异族文化的进人.藏西保存标准的“美丽风格”的岩画点很少(仅限于康巴热久、任姆栋岩画点),似乎意味着该族群在藏西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这一外来岩画风格显然对当地岩画的样式有所冲击,日土县日松区、日土区、热邦区一带的模仿之作,反映出这种外来风格在一段时期内的影响。然而模仿者并没有真正接受“兽逐图”这类B型风格特有的艺术理念,模仿者只对兽逐图中的动物造型感兴趣,模仿的大多是单个的动物造型。就鲁日朗卡、阿垄沟、拉卓章等岩画点的模仿作品看,即使是对动物造型的模仿,也不是很到位。到了后来的那布龙、塔康巴等岩画点时,除保留了动物躯干上的“S”形纹饰外,几乎再也见不到B型风格的痕迹,塔康巴、那龙布等岩画点B型风格的完全本土化说明,很可能是在公元前后或更迟一些时候,B型风格的影响葵本消失。

  相对而言,青海地区岩画中的B型风格持续的时间较长。青海湖一带曾是吐谷浑族的重要活动区域,卢山、天棚等岩画点出现的B型风格是否与鲜卑族慕容氏一支的西迁相关.不得而知。如果有关,则可能持续到南北朝,甚至是隋唐时期。

  总之.B型风格是距今2500一2300年间从中亚欧亚草原传人的一种外来岩画风格,表现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凿刻。其主要特征是“美丽风格”的鹿图形与兽逐图,有华丽的装饰趣味。进人藏西地区后对西部岩画的动物造型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岩画风格影响的范围较小,只出现于藏西日土县境和更西部的拉达克地区。大约在公元前后,来自我国北方蒙古草原胡系(北狄)岩画风格开始对青海岩画产生影响,这一外来风格也只影响到青海岩画,藏北基本不见B型风格。

Tags:
回答&评论共有条回答

暂无

我来回答
昵称:
   
验证码: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证件资质
商务合作
联系方式
预订常见问题
如何预定行程
单房差的释义
散拼包团对比
旅游保险信息
签署旅游合同
服务签约流程
合同签约方式
为何要签合同
旅游合同范本
付款和发票
付款方式多选
签约可以刷卡
是否提供发票
如何获取发票
其它事项
提前多久预定
旅游交通指南
高原旅游事项
门票优惠政策
西藏旅游客服扫一扫微信咨询

客户服务电话

13989999269

工作日08:30-22:30,非工作日09:00-20:00

西藏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