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西岩画中的47个雍仲符号
藏西地区的岩画,绝大部分为凿刻类.除个别岩画点持续到吐蕃王朝后期(高原的佛教文化时期)外,绝大部分岩画点都可以归类于前佛教文化时期的遗存。因此.分析藏西地区雍仲符号的分布特点,应该是我们认识雍仲符号演变规律的重要途径。据统计,藏西巳发现的岩画点有30余处,其中至少有15个岩画点出现了雍仲符号,雍仲符号的总数达到了47个,平均每个岩画点有1.5个雍仲符号。
但这里面有个情况需要说明,我们所谓的藏西地区是指西藏自治区目前的行政区域划分后的阿里行政区,位于阿里地区东南角的措勤县的岩画点.自然也就被归人藏西地区。但就实际的地理位置而言,措勤县在地理上无疑更应该属于藏北羌塘草原的范围,而就岩画类型看,措勤县发现的岩画点也是非常典型的藏北湖滨洞穴涂绘式岩画。目前发现的措勒县洞穴岩画点只有两个,其内容以雍仲符号为主,雍仲符号的数量多达巧个,可以说在藏西的47个雍仲符号里,仅措勤的这些洞穴岩画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没有措勤县湖滨洞穴岩画点,藏西地区实际存在的雍仲符号数量只有32个,这样平均下来,每个岩画点便只有I个。而
如果把措勤县的这两个涂绘式岩画点归人藏北系统.那么藏北每个岩画点雍仲符号的平均数就达到3个。
藏西岩画中的47个雍仲符号里.“断”有34个,“祀”有13个。而在藏西凿刻类岩画部分,雍仲符号总数是30个,其中“蛋”有20个,“祀”有10个,两者的比例是2: 1,这比藏北的高(藏北为1.5:1)0藏西地区的凿刻类岩画绝大部分属于前佛教文化时期的遗存,因此,这里出现的“祀”类雍仲符号可以说与佛教文化没有关系。
- 上一篇:藏西地区的岩画比重居中
- 下一篇:雍仲符号的时间序列